江门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祖籍江门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超过376万,全市归侨侨眷有近200万,素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之称。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为家乡捐资捐物达57亿港元,回乡投资达109亿美元。近年来,江门市侨联发挥侨乡优势,着力抓好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建章立制,树立品牌,突显活力,推进侨联工作新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有所作为,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归纳江门市侨联基层组织建设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五个显活力”,即“组织网络显活力”、“ 为侨服务显活力”、“对外联谊显活力”、“ 侨联文化显活力”、“侨胞之家显活力”。
一、夯实基础,组织网络显活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使侨联工作真正开展起来,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体系作为保障。我们把加强组织网络体系作为做好侨联工作的切入点,重点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居)侨联组织,由点及面,夯实组织基础工作的落脚点。 (一)党政重视,措施得力。 江门市历来高度重视侨联工作,把它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员配置上,市、县(区)一级由一名常委(副书记)或副市长(区长)分管侨联工作。今年江门市机构改革,在人员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为市侨联增加了一个科室(联络文宣部)以及科级领导职数一名、政府雇员编制一名,充实侨联工作力量;镇级党委政府也安排一名副书记(常委)或副镇长专抓侨联工作,为侨联配备专职干部和办公场所,负责日常工作,并由熟悉侨联工作、政治素质好的干部担任侨联主席。如开平市15个镇(街)、鹤山市11个镇(街)以及蓬江区、新会区部分镇街的侨联主席,基本上由副镇长、镇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街道办副主任等乡科级干部担任。台山市、恩平市、江海区等镇级侨联主席则由镇政府干部担任。这样,我市侨联工作就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村和社区侨务干部具体抓”的领导架构,为侨联工作提供了领导保证。 (二)健全组织,上下连动。 我们着力打造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侨联队伍。只有建立健全基层侨联组织,才能真正落实对侨眷侨胞做到“有人关心、有事过问、有情服务”。经过努力,目前我市侨联组织共有854个(地市级6个、县区级7个、乡镇街道85个、村级756个),做到重点侨乡的区、乡(镇街道)、社区(居委)、村、华侨农场都有侨联组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县(市、区)、乡(镇街)、村(居、社区)四级侨联组织网络。 (三)创新组织,突显活力。 恩平市君堂镇江洲侨联组织架构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几年前江洲镇撤镇并入君堂镇时,根据该地区侨胞侨属较多,海外华侨社团及港澳同胞热心侨联工作的特点,仍然独立保留江洲侨联,形成两个镇级侨联组织并存的特色。为扩大影响,增强凝聚力和工作活力,江洲侨联推选了香港恩平大江同乡会会长、旅港乡亲岑自景先生担任侨联主席。办公室设正、副主任2名专职干部,主任由热心侨联工作的退休校长担任,副主任是镇政府编制的一名干部。近年来,江洲侨联巧借侨联主席在境外的独特优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繁荣当地经济做了大量工作,彰显基层侨联组织建设的重要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