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至25日,“第九次粤闽六市侨联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揭阳市召开。来自闽南地区的厦门、漳州、泉州和粤东地区的汕头、潮州、揭阳市侨联系统的领导以及应邀赴会的汕尾、梅州邻市侨联领导等侨界人士共70多人欢聚一堂,交流经验、共商侨联事业发展大计。这次会议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侨联工作创新发展”、“聚侨心、纳侨智、促和谐、谋发展”为主题,以贯彻中国侨联“八代会”精神为主线。通过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好地加强协作,增强信心,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这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八代会”提出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推进侨联工作的创新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十一世纪,以区域协作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粤闽六市侨联“三连三”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缔结友好侨联,对于适应新形势发展,拓展大侨务领域,为两地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开辟了一条“侨”字特色的新通道,对于更好地建设和谐侨界、和谐社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顾过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为了这些难以排解且不应淡忘的友好情结,和着时代的脉搏,跟踪十年来的轨迹,使我们切身感受到又一次侨情的接触与体验。如今,我们执起笔来,把粤闽六市侨联缔结友好侨联十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升,供侨联同仁借鉴参考,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粤闽六市侨联缔结友好侨联的独特优势和时代特征
(一)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
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山水相连,具有共同的人文地理和风俗习惯。潮汕三市(汕头、潮州、揭阳)与闽南三市(厦门、漳州、泉州)分别是广东、福建的重点侨乡,粤闽六市旅居海外乡亲约三千万人,侨务资源丰富,六市侨联工作历来十分活跃,共同在为侨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潮汕地区与闽南地区从地缘、人缘、血缘、业缘等方面源远源长。从历史上来看,两地部分地区的语言同根,文化同源,精神互助,贸易相通。从风俗习惯、本土方言来看,两地语言和习俗至今仍大体相同。在异国他乡,潮汕人和闽南人至今保持着原来的方言和习俗,且有着强烈的同乡意识,接触面谈时,都会有一种亲人情感和乡亲观念。早期旅居海外的潮汕人和闽南人,在侨居地条件较差,处境艰难,经济薄弱,生活清苦,但他们只要稍有积蓄,就会怀念故土的亲人,就会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海外乡亲为此感到自豪与荣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侨居地的经济实力逐步壮大,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粤闽六市海外乡亲情系桑梓,热心公益,崇根报本,回祖国家乡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投资创办各类实业,其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其爱国爱乡情怀和慈善义举在潮汕和闽南侨乡大地传为佳话,永记侨史。因此,粤闽六市侨联缔结友好侨联,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大势所趋,侨心所向,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和独特优势。
(二)具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1991年,国务院批准原来的汕头市区域体制变更,一分为三设立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潮汕三市与闽南地区的厦门、漳州、泉州市各有“两个一千多万”:即海内乡亲一千多万人,海外乡亲也一千多万人,均为侨务大市,汕头市和厦门市都是我国经济特区,经济实力带动效应凸显。揭阳市侨联与汕头市、潮州市侨联系统来往密切。在此之前,揭阳市侨联与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市侨联便有一定交往,揭阳市侨联主席黄庆华早就思考着首先发起两地区域侨联建立友好侨联的问题。
1999年3月,由广东省侨联、广州、深圳、江门、揭阳、信宜市(县级市)侨联领导共8人组成的广东省侨联学习考察团赴闽南等地参观考察,其主要目的是学习经验,拓宽思路,使侨联工作适应跨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在闽南参观考察期间,黄庆华同志主动提出了新时期侨联“小团体”肩负“大侨务”的建议与大家进行了探讨。他还就潮汕三市与闽南三市“三连三”缔结友好侨联的想法与闽南侨联系统的几位领导交换了意见,得到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侨联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两省侨联领导的重视支持。通过两省侨联领导牵头,并召开现场会议协商,形成共识。赴闽南参观考察结束后,黄庆华同志积极登门拜访汕头、潮州市侨联并征求其意见,介绍了随广东省侨联赴闽南侨联系统参观考察的收获和体会,经过多方努力达成初步意见。1999年7月,黄庆华同志利用在京参加全国第六次侨代会的有利时机,主动要求粤闽六市侨联领导集中座谈,就粤闽六市侨联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等问题进一步磋商,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终于取得一致意见。座谈会上,揭阳市侨联受其它五市侨联领导委托,要求尽快起草粤闽六市侨联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的协议书。大会结束后,揭阳市侨联把撰写的协议书草案分别登门征求五市侨联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使之更加切实可行。
经过六市侨联共同努力,2000年9月7日,“粤闽六市侨联缔结友好侨联”签字仪式在汕头市区举行。粤闽六市侨联系统领导近百人应邀莅汕参加签约仪式,粤闽两省侨联领导和汕头市委有关领导分别莅会指导并作讲话。揭阳市侨联主席黄庆华被推荐代表粤闽六市侨联致辞。至此,粤闽六市友好侨联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区域协作大侨务活动,每年均由一个友好侨联主办,至今已成功举行了第九次“粤闽六市侨联工作经验交流会”等联谊活动。此举得到了时任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的好评。
二、粤闽六市侨联缔结友好侨联的做法和效应
(一)科学决策,切实建立粤闽六市侨联友好协作关系
世纪之交,如何使侨联工作适应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在粤闽两省侨联的重视下,揭阳市侨联作为首先发起粤闽六市侨联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的单位,把撰写的《粤闽六市侨联缔结友好侨联的协议》草案反复征求其它五市侨联意见,听取了各方面意见。起初,个别领导对此信心不足,担心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六市侨联活动,增加经费投入,给侨联造成经济负担。鉴此,大家集思广益,筹谋划策,达成共识,并在原起草的协议上增加了条款,就六市侨联系统与会者的人数和尽量减轻主办单位举办年会经济负担进行了补充,作出了切合实际的具体规定。经过反复酝酿,科学决策,大家统一认识,明确工作理念,增强工作信心,付诸实际行动。在粤闽六市侨联的共同努力下,“粤闽六市侨联缔结友好侨联”的愿望终于实现。
(二)搭建平台,创新粤闽六市侨联协作年会工作机制
2001年11月,首届协作年会由汕头市侨联主办。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此一侨界区域协作的举措得到上级侨联的关注和重视,上级侨联有关领导建议年会要统一名称和突出主题,经征求六市侨联领导意见,并采纳上级侨联领导的有关建议,为褒扬粤闽六市侨联系统的工作业绩,展现侨乡风采,确定把协作年会定为“第X次粤闽六市侨联工作经验交流会”。坚持做到几个结合:一是经验交流会与中国侨联每年提出的主题活动内容结合起来;二是经验交流会与当地侨联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三是经验交流会与增进感情,密切关系,促进侨界和谐的文娱活动结合起来;四是经验交流会与为侨服务、互通侨讯、洽谈商贸、实地考察参观有关项目结合起来。围绕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总结经验体会,提出工作建议,启迪侨界同仁,激发侨联工作者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
首届协作年会以来,粤闽六市侨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每次年会,根据上级侨联每年工作要求,结合实际,下基层认真调研,精心撰写经验交流材料1-3篇,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材料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有的友好侨联还选送了县或镇级侨联经过调研撰写的经验交流材料在大会上作介绍或书面发言,通过互相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年主办的友好侨联在主动拟出年会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开会时间的同时,征求其它友好侨联意见,并将收集起来的经验交流材料汇编成册,至今已收到了近百篇经验交流材料。这些经过实践总结提升的经验交流材料,再现了各个时期侨联工作的风貌,记载了六市侨乡的侨人侨事,积累了宝贵的侨联工作经验,为有效推动六市侨联乃至各地侨联工作起到重要的借鉴参考作用。
(三)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侨联工作上新台阶
缔结友好侨联十年来,粤闽六市侨联进行了区域协作,实现了资迅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六市侨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团结动员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积极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以及拓展海外联谊,切实维护侨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六市友好侨联既有共同的侨乡优势,又各有自身特点,工作成效都令人鼓舞。
闽南地方党政高度重视侨联工作,配备侨联领导班子规格很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泉州市侨联主席由一位市委副书记兼任,后来由一位市政协副主席兼任,厦门市侨联主席至今由市人大一位副主任(后改选为市政协副主席)兼任,漳州市侨联原主席连续被选为几届省人大代表。还有一些地方基层侨联主席由地方党政一位领导兼任。泉州市侨联充分发挥侨的优势,积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动旅外侨胞乡贤慷慨解囊捐资建设泉州市华侨博物馆,兴建了市侨联活动中心,总投资二千多万,其基层侨联工作比较活跃,侨联组织网络不断延伸。厦门市侨联成立于1950年8月,是历史上形成华侨出入境的港口城市,也是直接受到华侨领袖陈嘉庚爱国爱乡,服务社会伟大精神薰陶的著名侨乡。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侨联针对滨海旅游城市的特点,加强对“五同”(同乡、同姓、同学、同行业、同爱好)和侨居地组成的华侨联谊会的联谊,寓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于联谊中,团结带领全市归侨侨眷,动员海外侨胞为促进厦门经济繁荣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积极的贡献。漳州市侨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做好华侨华人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对台工作优势,挖掘台的资源,做好做活对台工作文章,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积极贡献。汕头市侨联自身建设基础较好,改革开放之初就兴建市侨联大厦,为旅外回乡、旅游观光的海内外乡亲提供良好接待场地,近年来,汕头市侨联成立了“归侨侨眷诊所”,在为侨服务、为侨办实事好事做出积极贡献。潮州市侨联根据地方侨务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发挥侨的优势,在为侨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引资引智、扶贫帮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揭阳市侨联自1993年4月成立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苦创业,攻坚克难,逐步发展壮大。市侨联领导班子凭着一颗大写的侨心、热心和事业心,满腔热情地在侨务天地间拼搏,始终沿着“有理想才有志气,有办法才有出路,有活动才有活力,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工作思路,发扬“团结、开拓、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经历了既艰辛又曲折,既独特又辉煌的历程。经过不懈努力,位于揭阳市区黄金地段,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总造价1500多万元的揭阳市侨联大厦以雄伟身姿耸立在侨乡大地上,博得了海内外乡亲的赞扬。建会十六年来,揭阳市侨联团结带领全市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在为侨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各级侨联累计为侨办好事实事2939宗,接待处理来信来访4054宗,协助地方党政处理解决侵侨案件253宗,联络接待回乡观光旅游、寻根问祖、探亲访友、参加有关庆典活动的海内外乡亲达到25.3万人次,引进和协助党政有关部门引进项目1481宗,利用外资115.5亿元,发动和协助发动侨胞、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办公益福利事业3886宗,共23.9亿元,为揭阳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粤闽六市侨联缔结友好侨联的启示
(一)新时期侨联工作在思想上要有新的解放
新的世纪,海外侨情发生了新的变化,侨联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必须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应对措施等方面有一个适应性的转变和提高,思想上要进一步解放。针对新侨人数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高和海外分布更加广泛的特点,在继续做好、夯实国内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海外工作力度,做到国内海外工作并重,在继续做好老侨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新侨工作的力度,做到老侨、新侨工作并重。最大限度拓展侨务领域,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是党中央对新时期侨联组织提出的新任务,赋予的新使命,寄予的新希望,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上级的期望。粤闽六市有共同的侨务资源优势,缔结友好侨联,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开创了“小团体”肩负“大侨务”这一敢为人先的区域协作新局面,这是新时期侨联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举措。
(二)新时期侨联工作在理论上要有新的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贯彻党的侨务工作方针政策,确保侨联工作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这是侨联工作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政治保障。我们要坚持以侨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深怀爱侨之心,恪守为侨之责,善谋富侨之策,多办利侨之事,切实维护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粤闽六市侨联缔结友好侨联以来,坚持与时俱进,思想明确,主题突出,把六市侨联工作经验不断加以总结提升,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许多有见解,切合侨联工作实际的真知灼见,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在理论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自觉把侨联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侨联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和自觉行动。确保侨联工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了侨联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新时期侨联工作在机制上要有新的举措
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凝聚侨心,维护侨益,建立和完善与归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联系机制。强化联谊、沟通、服务和引导工作,更好地拓宽侨务领域,建立协作关系,汇集更多侨智,发挥更大侨力,确保工作机制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相符合,与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愿望相适应,与侨联事业的创新发展相促进。粤闽六市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创新了拓展侨务领域的工作机制,为更广泛的侨资、更充分的侨智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为侨服务,凝聚侨心作为侨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代表和维护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此一举动既合侨心,又顺民意。
(四)新时期侨联工作在布局上要整体联动共同发展
要着力夯实国内工作基础,可进行跨市乃至跨省的侨联区域协作,可实行重点侨乡侨联相互之间强强协作,也可针对侨务资源分布不均和各地侨联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强不同地区侨联组织,不同层面侨界社团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区域性乃至全国侨联系统整体联动,共同发展,全面提高,为拓展侨联领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格局打下坚实基础。2009年7月,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在“八代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进一步珍惜、涵养、培育整合侨务资源,促进侨务资源的贯通、互补、联动、融合,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共有、共享资源,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粤闽六市侨联建立友好协作关系是粤闽两省重点侨乡侨联“三连三”的强强协作,对于整合侨务资源,实现大侨务、促进大发展的良好带动效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去年11月16日,中国侨联董中原副主席莅揭调研时对“粤闽六市侨联缔结友好侨联”的经验做法和取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新时期侨联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粤闽六市侨联缔结友好侨联具有海外关系众多,侨务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和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特征。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侨联工作领域,全面协调,实现侨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既符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要求,也符合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愿望。它对于新时期侨联创新工作机制,搭建联谊平台,更好开展区域侨联大协作,实现双向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侨联工作的创新发展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